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正文
牛雪莹谈散文集《纸墨》:写我的直觉,写我的“日出”
2022年3月1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在灿烂的阳光里,心中天空的阴如同沙漏中的沙一样,一点一点漏掉。”

“天空阴沉得就像大都市中的湖水,又宛如一张黑墨挥洒的画卷,风、雷、电点缀其中,描绘出屈原激昂的诗的形状。”

“时间一天天流走,我们总会撑破父母温暖的怀抱。那曾是自己的天空,可我知道,那以后,还有自己的宇宙在等待。让自己别了昨天。”

“如何在嘈杂的声音中迎风而立,如何穿越风雪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是一道需要一直做下去的题。”

……

近日,济南青年作家牛雪莹的首部散文集《纸墨》出版,在各大平台的青春文学排行榜上处在醒目位置,引发不少读者的关注。

《纸墨》记录了牛雪莹的诸多生活感悟,她描写“成长的烦恼”“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描写钓鱼、滑雪、画国画等生活中美的意境,热爱文学经典的她,在文章中还展开了与苏轼、宋濂、卢梭等人的对话,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更透彻、深邃地思考问题。

牛雪莹用温暖清丽的文笔、敏感细腻的情思触摸生活,表达对大千世界的点滴感悟。作者从小学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新一代学子成长的心路历程。这是一本送给成长中的孩子们的心灵故事集。

牛雪莹在济南长大,曾就读于山东大学二附中、济钢高中,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牛雪莹是不少父母口中非常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上学期间数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保送研究生,高一时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美国“青年领袖峰会”,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发表多篇中英文专业论文,还赴美在人工智能大会(HCII2019)上宣讲。牛雪莹爱好写作,从小在各大期刊发表散文,在山东省第十二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并结业。

牛雪莹的散文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共鸣,有读者留言称,“《纸墨》的散文起承转合自然,引经据典,文字清新,小小年纪时候就有自己的观点,很难得!”

也有读者被深深地打动:“作者在初中时期就展现出了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能用细腻的文字忠实地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书中描写的都是简单得小事,但都蕴含着温暖、治愈的能量,能引人共情,能唤醒读者内心深处最温柔的记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家长买给孩子的好读物,相信作者的文字能鼓励孩子放下电子设备,重拾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更有读者为“Z世代写作者”叫好:“Z世代个性鲜明、视野开阔、理性务实、独立包容!”

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牛雪莹畅谈了她青春时代的写作与阅读经历,为读者揭秘如何慢慢形成清丽、治愈、温暖的文风,还跟读者分享了她热爱的作家等,其文其人都透着文雅的气息。

 

牛雪莹

写成长的烦恼,更写成长的快乐

记者:作品出版后在图书网站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第一次出书有什么感想呢?

牛雪莹:第一次出书感觉挺不真实的。自己中学和大学时代写的东西能够重新被大家看到和喜爱也觉得非常荣幸和感激。特别感谢在整个过程中教育、帮助我的山东大学二附中和济钢高中的语文老师、青岛出版社的编辑以及家里的长辈们。这本书出版的背后有许多人在默默的支持和鼓励。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初中时的作品,写攀岩感受,失败、坚持、成功,终于看到“那是天空,最为清湛的蓝。”指导老师王程晔写下这么一段评语:“从小作者的眼中,我就看到阳光在绽放。心中的阳光铺洒在稿纸上,也必将收获满是阳光的味道的文字。清丽而进取的笔触,带给读者对时代的再次审视:以一颗年轻、纯粹之心去生活,定然沐浴心灵的阳光。”希望我的文章能传递阳光。

记者:回头看这些文章,你觉得自己的写作过程是怎样的?

牛雪莹:小学、初中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娱乐方式,看了很多跟课本无关的闲书杂书,包括一些杂志和言情小说。所以写作过程感觉是比较单向的,就是输入+输出,看到一些当时觉得好的东西也想写一写,现在看来很多都是比较青涩的东西了。

散文最重要的应该是表达真情实感,传达一些当时最直接的感受,感受是真实的,那么读者看到的时候也会觉得身临其境甚至感同身受。我没有特定的对某一篇文章觉得非常满意,现在看来都是成长时期的纪念吧,每一篇都表达着当时的心境和想法。写成长的烦恼,更写成长的快乐。

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不要给自己设限

记者:你的文章很擅于以景抒情、以物抒情,写阳光、夏天,文字中透着独到的见解。你的文字简洁、清爽、有力,是怎么形成这种文章风格的呢?丰富的感受力是怎么来的?

牛雪莹:具体怎么形成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在成长过程中我习惯于把自己放在各种位置上去考虑他人的感受,可能小时候就是把这种换位思考放在景和物上面了。

我十三岁开始在刊物上发表散文作品,《阳光下的歌谣》获学校作文比赛一等奖。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社长、《大阅读》月刊主编左振坤先生认为我的作品“独具风采”。他刊发我的散文《雪中看雪》时加了编者按,认为我的文章:“突出特点是有自己的思考,自己对所写人或事的见解,并写得自然、流畅,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本刊所极力倡导的。”

记者:你的文章有一部分是谈诗词大家的,比如苏轼、屈原等,也有小说读后感,你的阅读轨迹是怎样的呢?你有篇文章谈到你是先读大部头经典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等,然后又开始读漫画和青春文学,这样的阅读经历你自己有何微妙的体验?

牛雪莹:一开始读一些经典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基本的审美和判断能力,所以一开始读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名著经典古诗词之类的。然后有一段时间我也很沉迷小说的故事情节,读了不少小说。再后来就到青春期了,开始看漫画和青春文学。我的阅读经历就是随着喜好来的,比较顺其自然,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不要给自己设限。

传统文学在我的成长中扮演框架的角色

记者:感觉你在传统诗词、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写作中也擅于借鉴有益的东西。能具体谈谈这一块儿的阅读吗?你觉得传统文化熏陶在语文学习、日常写作、自己的成长中发挥什么作用?

牛雪莹: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很经典的东西,比如说每个人从同一句诗里面能想象到的景象都不一样,所以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轮回,也是一种自由想象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诗词或文章里设身处地的幻想和表达,用自己的话去传递自己独特的感受。

传统文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其实是扮演了一个框架的角色,它带来的历史感和厚重感经得起反复推敲,这种作品读上百遍都无法完全参透,它能够引导你有更好的审美去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

经典的东西,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你的写作,但也不会完全被限制住。我在《冬末春初》中写初春的阳光“打在树干上,树叶随之舞动”,前人写阳光一般用“照”“洒”,而我用“打”。初春的阳光是温暖的、期盼的,“打”在树上,怕丢了。其实,树叶是被风吹得摇动,我却觉得是被阳光打得舞动。前人写日出,多用“升”,我写“太阳从栏杆外漫无边际的枯草里长出来,浅黄淡黄中黄柠檬黄橘黄橘红。”

古今中外,有不少文豪写日出,如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刘白羽的《日出》等,这些都是我学习的楷模。我承传前贤,写我的直觉,写我的“日出”。

记者:你的文章写得很理性、条理清晰,很注重抒发内心理性的思考,跟我想象的女孩子写的散文不太一样。为什么从小就这么擅于理性思考和理性表达呢?

牛雪莹:我从小就是比较矛盾的人,处理事情的时候比较理性,对待感情比较感性。生活中也有过乱七八糟一地鸡毛的状态,整个人还是比较散淡的。

擅于理性表达,我觉得是因为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比较习惯站在中立的态度纵观整个事情,而不是抓住某一个点去纠结。

好的青春文学能产生共鸣

记者:散文阅读中,你最喜欢哪些作家?谁是你的榜样?现在散文写作频率如何?

牛雪莹:喜欢庄子、苏轼、张岱、朱自清等一些率直作家。我现在很少写了,读研究生,作业和论文写作任务比较多,偶尔也写一点散文,但是每天固定还会写写日记。

记者:对于当下的中小学生来说写作文是很重要的语文学习内容,如果让你给中小学的阅读、写作提一些建议的话,你认为什么最重要?怎么像你一样写好文章呢?

牛雪莹:我认为坚持写作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就很感激当年中学老师坚持不懈的要求我们每周有固定的输出。读书本身并不难,但是持续的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出来需要很大的执行力。对于还没有很强自我驱动力的中小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固定输出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记者:你关注当下的青春散文写作吗?你书的评论里不少作者喜欢你文章的文笔和思考的通透,认为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你认为好的青春写作应该是怎样的?

牛雪莹:当下的青春散文没有去特别关注,我觉得好的青春文学应该是能给处在那个年轻段的孩子一些共鸣吧。不是站在制高点去指导他们,而是告诉他们,我也跟你有过相同的阶段,你也会慢慢长大的。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编辑部/作者:师文静)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