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南阳作家学者讲述七夕背后的故事
2016年8月5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农历七月初七将至,这是一个温馨、浪漫的日子: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神话、好玩有趣的少女乞巧传说、神秘莫测的学子魁星崇拜风俗……

这些故事背后的民俗学真相,你了解多少?本期,我们将与南阳作家、学者一起,体会七夕背后的文化感染力。

七夕与南阳

难解的缘分

“我更关注七夕与南阳的缘分。”著名作家周同宾表示: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诗句和内容反映了牛郎织女传说出自南阳。东晋诗人苏彦的《七月七日咏织女》云“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以及在全国各地流传的故事版本中,其故事发生地几乎都指向了“南阳城西二十里有个牛家庄……”或“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

1997年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民间节日》“七夕的传说”一文中,不仅载“如意家住在南阳城西一个桑林的小村庄里……”而且在故事中多次提到“南阳”、“白河”、“伏牛山”,完全是以南阳为故事蓝本。不同的版本中的人物、地点、风物都指向了南阳,也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悲美的七夕传说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世代传诵,家喻户晓。美丽的传说触动了人们追求美好梦想的愿望。古人的原始宗教观念强烈,他们崇拜日月星辰,坚信通过祭祀牵牛、织女两星能够实现心中的美好愿望,从而产生了七夕祭祀活动。

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提到汉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民间俗传七月七日是北斗七星第一颗星魁星的生日,而魁星主文事,读书人便于七夕祭拜魁星以祈求学问进步,并将此日定为晒书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七夕内容的也不在少数,例如杜牧的《七夕》、孟浩然的《他乡七夕》、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晏几道的《七夕》等”,其中,尤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古时这些反映凄美爱情的诗句也被后人反复吟咏,流传为千古名句。

七夕上邮票

方寸写浪漫

“细细翻看集邮册,一枚枚七夕邮票,向我诉说着这个古老而又动情的节日。”邮票收藏家仝宣州介绍,“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个浪漫的节日在邮票中也有体现。”

最早的牛郎织女邮票,是中国台湾于1981年8月6日(农历七月七日)发行的一套中国神话《牛郎织女》邮票,全套4枚。图案用中国画、水彩画和卡通画相结合的构图手法,展现了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报信”、“留衣结缘”、“天河永隔”、“鹊桥相会”4个重要情节。而七夕题材发行枚数最多的牛郎织女邮票,是非洲的加纳共和国于1997年为庆祝“中国丁丑年新年”,发行了《中国牛年——牛郎与织女》邮票一套9枚,成为迄今最完整表现“牛郎织女”故事的邮票。全套呈小版张形式,主图采用中国传统剪纸构图,形如一部剪纸连环画,下方有英文故事简介,邮票则按九方联布局,依序展示了9个故事情节,边沿有中文票名。

我国在2010年8月16日发行了一套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夕题材邮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该套邮票一套4枚,同时发行小本票一本。邮票内容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4枚邮票的主题分别是“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和“鹊桥相会”,采用皮影、剪纸与汉画像砖等民间美术形式予以表现。

七夕旧风俗

“晒书”“乞聪明”

由于农历七月七这天的主角是女孩,所以“七夕节”又被称为“女节”。白万献认为,事实上,七月七的节日主题在古代并不单一,这一天除了“乞巧”,读书应试的学子也相当看重“乞聪明”。

在宋代,便有男孩子“乞巧”的风俗,当然他们不是乞求心灵手巧,而是“乞聪明”。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当年在北宋京城开封,七夕节晚上,读书的男孩子各置笔砚纸墨于牵牛神位之前,并将写有“某某乞聪明”的纸条放在牵牛神位前。过去,还有更多的读书男子在农历七月七这天“祭拜魁星”。古人认为,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科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要供奉的,以乞求科场及第,金榜题名。

古人怎么祭拜魁星?读书人在七月七日一定要戒食青蛙。这天,学子必买一只大青蛙,对着它作一番虔诚祭拜,祭拜后将青蛙“放生”。古人认为,青蛙就是魁星神的化身。

在唐宋以前,农历七月七还是全国性的“晒书节”。此俗与女子乞巧一样,也在汉代即出现。汉崔 《四民月令·七月》中,即记载了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的风俗。即便无书,也不能免俗。东晋名士郝隆曾有七月七“晒腹书”的逸闻,据《世说新语》所记,有一年七月七,郝隆独自躺在太阳底下,裸露胸腹。人们问他这是干什么?郝隆称:“我晒书。”

唐宋时期,七月七晒书依然成风。唐韩鄂《岁华纪丽》称,时民间七月七有“暴书策,晒衣裳”的风俗。《宋会要》记载,宋朝仪制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当天三省六部以下,各由皇帝赐钱开筵举宴,为晒书会。至于现在民间的“六月六”晒衣物、晒书的风俗,其实是明清时期才兴起来的,系从七月七移到六月六。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若近)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