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张清华:作家一定要有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
2015年1月31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2014年秋天,“文学创作”硕士专业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硕士专业方向,聘请来了李敬泽、邱华栋、严歌苓、李洱、格非等国内著名作家作为学生导师,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那么,被称为“作家研究生班”的“文学创作”硕士方向是否能够培养出优秀作家,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纯技术化让文学失去素养
  我们想改变这一现象
  2014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专业班的同学迎来了开学的第一课。此次被外界称为“作家研究生班”的文学创作专业共招收了10名学生,这10名学生并不全部来自中文专业的本科生。负责这一专业方向工作的是北师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该所工作人员介绍,10名学生中有一些是在本科专业中学习文学的,也有来自计算机专业、医学专业和法律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文学创作抱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另外还有直接保研和已经参加工作但一直坚持写作的学生。“在招生方面,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创作方向和创作兴趣进行了解,然后进行严格的专业考试。”该专业的负责老师说。
  此次硕士专业方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由知名的作家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带学生,比如这一届的作家导师中的邱华栋、严歌苓、格非、李洱、李敬泽等人,都将分别带一至两名学生,文学创作班的同学对于这种学习方式感到十分欣慰。他们认为,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聆听知名作家的创作经验,这对于学习写作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帮助,能够和知名作家亲密接触,也让文学创作课程变得具有“实战性”。
  据介绍,文学创作班的学习过程并不轻松,学生们在学习期间要将学术型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全部上完。此外,还要增加文学写作实践和文学创作理论两门课程,共6个学分。文学写作实践由学校内的老师来主讲,主要的内容是练习小说写作,学生们每周要写800字左右的作品,选题由自己来拟定,然后大家分别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针对写作的情况,一起讨论,之后结合讨论的意见继续完成写作过程。“这种创作实践的方式,是国际上很多创意写作课程通常使用的方法,很多作家在座谈时也对这种学习方法表示了赞同,而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也收获很多。”文学创作班的一位同学说。
  文学创作理论的课程主要由知名作家负责讲授,作家们纷纷走上讲台,结合自己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写作规律、生活体验等,为学生们现身说法。截至目前,已有著名作家严歌苓、余华、贾平凹,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西川等人成为驻校作家,驻校作家们为学生亲自授课,让学生们感到受益匪浅。
  北师大文学院的张柠教授说,通过多种教学研究方法,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文学创作的理论常识,也让学生们具有一定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在学习期末,学校还要将《青年文学》的主编请到课堂,与同学交流写作经验,对同学习作进行辅导,并择优发表文学创作班的同学习作。
  张清华教授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专家,作为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他是此次“作家研究生班”的负责人之一。“有人认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作家,这没有什么不好。作家不是写手,作家一定要有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从目前来看,很多畅销图书都是纯技术化写作,纯技术化的写作已经让文学失去了学术素养,我们希望改变这一现象,这也是我们开办这一专业的目的之一。”张清华说。
  培养方式引争议
  统一教学会否影响文学多样性
  虽然北师大作家研究生班希望培养更多的写作人才,但也有观点认为,作家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更多的是需要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开办“作家培训班”能否达到培养作家的目的,就不太好说了。
  李小可是毕业于中文系的学生,现在在一家传媒公司做文案工作。由于业绩出色,她所撰写的文案几乎每年都能在一些文案创意竞赛中获奖。小李说,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作家。她觉得只有进了中文系才能成为作家,才能从事专业的写作工作。可是,在她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校里教授的课程同文学写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中文系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文学的起源发展,懂得文学的理论常识,而真正动笔进行文学创作,更多还是需要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灵感。她说,“我觉得我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但是我发现我距离文学创作的要求还是太远了。比如说我生活的经历比较简单,想象力也很一般,而这些都不是靠课堂来培养的,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很难创作出精彩的文学作品来。”她觉得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常识,训练学生的写作基础,但能否培养出作家,应该看自己的水平了。
  罗曦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她也觉得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文学并不等于熟练工种,这样培养有同质化的嫌疑,对于文学的多样性发展弊大于利,也限制了写作者的创作思维。该校外国语学院的耿誉菲同学说:文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的是独特的悟性,以及特殊的潜质与灵感。
  吕舒怀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他创作的《地狱走廊》等多部长篇小说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在谈创作体会时,吕舒怀说:“光靠大学办作家班这种封闭式教学来培养作家,犹如大棚温室里栽培,的确令人质疑。”他认为,作家是个体化、创造性的劳动者,其文学创作与各自的阅读、人生阅历以及对生活体验和认知相关,他觉得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作家能够写出好作品,主要在于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
  作家需要广义上的培养
  大学有责任为“作家坯子”提供相关教育
  就在“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热议之下,也有专家引用吴组缃先生的名言:“中文系的学生不会写东西,就等于糖不甜。”专家认为,高校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就像美术院校不培养画家,音乐院校不培养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一样,总给人一种“糖不甜”的感觉。
  作为北师大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负责人,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教授对这样的争论并不回避。他认为,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说法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大学中文系里,的确是有提供学术科研的主要功能,但是在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同时,大学同样也不能拒绝为那些有写作潜能和兴趣的“作家坯子”提供必要的相关教育,这也是大学的责任和义务。至于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将来能否培养出作家?张清华的态度也很坦率,“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看运气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提供可以传授的创意写作的优良教育内容。至于最终他们成不成为作家,还要看他们个人的造化。”
  同张清华教授一样,很多人对于作家研究生班的培养作用持肯定态度。
  作家李治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城市猎人》《天堂鸟》等一直受到读者欢迎。在谈到作家研究生班能不能培养作家的话题时,他非常肯定地说:“可以。”李治邦认为,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但是作家和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以自身的感触举例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曾经在新华职大进行学习,在那四年中,让我接触了大量的文学理论和写作常识,特别是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我在写作上的成绩和那些年的学习分不开。”李治邦还提到,“创意写作”课程在国外很多高等学府中早就存在了,这样的课程对于作家的培养十分重要,国内很多知名作家也是从鲁迅文学院培训班走出来的,大家也应该看到,如果作家的文化积累薄弱,对其创作也会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培训将外在的知识给予创作者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至于创作者能否吸收,就是自己的问题了。”李治邦说。
  天津作协理事、公安作家谢沁立不久前参加了鲁院23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学习。谢沁立说,作为一名公安队伍的写作者,写作一直是她的业余爱好,她一直认为多读书、多深入一线生活,就能写出好作品。“但我到鲁迅文学院学习之后,深深感到文学专业的培养对写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在文学的殿堂上,作家的授课,评论家的点评,编辑的指点,同学间的交流,都让我觉得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许多在写作中的问题都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了。”
  谢沁立认为,好作品需要沉淀,好的作家需要培养。这种培养应该是广义的培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作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科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还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一部好的作品应该体现的是作者的综合素养。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韩红)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