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 > 正文
写作者和作家都要注意的问题
2021年5月19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鲜明灵动的文章力求简明扼要。一幅画不宜有冗余的线条,一台机器不应有多余的零件。同理,一句话不应有冗词,一段话不应有赘句。这并不是说凡句子都以短为美,也不是说凡细枝末节都得避免,或者主题都得提纲挈领,而是说凡有一字必有一字之用。

——斯特伦克和怀特

声音与节奏

我们必须要讨论声音的形式问题,而且要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为了评估声音效果,即便是在最粗糙的层次上,编辑们也会认真地对它进行一次外观上的审阅,然后进入文本,让词语在自己的脑子里发出声音。假如你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那么你就算实现目标了。

文章是有声音的。写作不只是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而已,它还关系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与过程,即便手段只是次要的内容。你的文章可能在写作技巧方面是正确无误的,然而在节奏方面却是无法令人满意的。这是区别普通作品与艺术作品的标准之一。大家都遇到过听起来不好听的句子,这种句子在流水账式的文字中最为常见。从技术上讲,它是正确的,但是它“听起来”却是错误的。其实,为了易于理解,你也可以把“声音”当作“节奏”。

稍有成就的诗人往往很容易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家,这是因为他们多年来仔细关注对于语言的声音效果的锤炼,关注语言的节奏、停顿,还有诸如头韵和尾韵这类微妙的音响效果。仅仅在一行诗上面他们就要花费数年时间不断推敲,这种对于单个字词的专心锤炼几乎总能让他们把诗性语言转译成完美无瑕的白话文,这样的文字听起来、读出来都很有美感。

假如你在钢琴上敲出了正确的音符,然后让它们反复出现、产生回响,假如你非常仔细地聆听,你就会听出音乐下面的“波浪”。与大多数人想象的情形有所不同,乐章中的音符发出的回响并不只是呆板、凝固的声音;它们的声音是以细浪的形式发出的,时刻都在逐渐放大或者变得柔和。同样,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在文本下面常常潜伏着一个声音的“浪”,我们必须时刻监听、调整这个声浪。

从明显的毛病到细微的毛病,声音方面的毛病多种多样,这是初学者和作家都要关注的内容。声音的毛病位列诸多毛病之首,在作者处理不好的情况下,听起来不顺耳的书稿马上就能被甄别出来。产生声音问题的最初原因是句子的结构不好,而且句子被割裂了,这是最基本的语法错误。其实,它是如此基本,以至于在书稿里你确实很难找到一个明显刺耳的声音。

不过,关于声音问题有趣的情况是,它们也可能发生在作家身上。尽管作者清楚地知道如何造句,甚至造出声音美妙的句子,但是他不太能注意到诸如细小的末音押韵或者那些惹人生厌的辅音或者元音。每位作者,正如每位艺术家一样,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许多还算不错的作家往往对于声音效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他们对于声音的关注程度远不及他们对于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因素的关注。

当然,作家脑子里需要同时关注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许多作家首先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然后等到修订稿件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考虑声音效果之类的杂事,但是经过一两遍修订之后,作家心理上不可避免地要恨铁不成钢,讨厌自己的作品,感觉自己陷入了麻木状态。这时候,所有句子听起来就没有什么两样了,这样他就迷失了。所以即便是最伟大的作家,在声音效果方面也至少会有些小小的烦恼。这种情况并非罕见,即便是每30页里才有一个这样声音效果不佳的词语,一个负责审稿的外部编辑也可以手到病除地解决这一烦恼。

声音的问题可能是比较难以诊断的问题之一。下面是比较常见的声音问题的表现形式:

● 糟糕的句子结构。在最基础的层次上,声音问题源于句子在结构方面存在简单的语法错误。在一个外行读者眼里,构造不好的句子是“没有意义的”。他反复读这个句子,却依然无法知道句子的意思。看看他阅读时的模样就知道了:

他一开始会迷茫地微微蹙眉,然后失望地紧皱眉头、感觉不悦,接下来他就会生气地放下这个书稿。这样的句子要么太长,要么太短。但是最常见的情况是断句断得不好。更具体地说,断句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逗号、句号、冒号、分号、破折号和括号等使用不当。

● 重复。重复最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人物的姓名(在一个人的名字需要经常反复提及的情况下)。

(2)“他”和“她”这两个词(“他”或“她”本来用于代替人物的名字,而结果却导致人称代词的滥用)。

(3)生僻词语(作者往往从脑子的角落里抽出某个生僻词语,在一本书稿里多次使用)。

● 头韵。从技术上讲,头韵是指后面一个词的首字母重复使用前面一个词的首字母(要么是中间没有其他词隔开,要么是隔几个词之后重复)。

比如说,“大刀”或者“在路边溜达”。我曾经跟随一位声名显赫的研究莎士比亚的教授学习,这位教授认为头韵甚至还可以更加微妙,它还应该包括从词头和词尾抽出来的声音,比如说,“好看的筷子”。无论如何使用,头韵往往风头强劲,因而必须予以冲淡。

如果用得过多,头韵可能让稿件听起来像是少儿读物,像是音韵生硬的律诗一样。(当然,稿件中的押韵就更不用说了,作者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文字。)

● 混响。为了攀登语言细腻程度这个阶梯,更高级的声音使用方式(或误用)自然而然会以混响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一个句子在一个段落结尾处(或者断句或者章节结尾处)产生的“混响”。

比如说,假如你有一串长句,然后有一个短句,那么这个短句与长句间杂所产生的“混响”应该与其他句子都是短句的情况下产生的“混响”有所不同。

不过混响也可以在段落的开头和中间使用,甚至运用于单个词语上。这里的混响就变得格外微妙了,因为作品里的一切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短句接着一个短句未必是可行的,相反短句应该跟长句相连。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作者:诺亚·卢克曼)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